您所在位置: 首页 > 学生管理 > 学生活动 > 学子风采 > 正文 学子风采

【2011三下乡】“学生”主厨,“老师”打下手,打造丰盛午餐

发布时间 : 2011-07-28 点击量:


本网讯 今天上午,义教组三班的师生一反之前在饭堂解决午餐的惯例,一同到市场上买菜,并到学生家里自己动手做饭烧菜,师生共同劳动,其乐融融。

早上七点半,三班的“老师”和“学生”一同出发到学校附近的菜市场买了鸡,猪肉,通心菜,豆腐,紫菜等食材 。许多市场小贩见大批外地人前来购物,纷纷抬高价格,甚至谎报总价,让这些没有体验过算计柴米油盐酱醋茶的“小老师”们颇感无奈。但混乱的市场秩序并没有破坏大家的兴致。中午下了课,三班的“老师”和学生一起来到“班长”刘艳梅家中,开始处理午餐。让“老师们”惭愧又心疼的是,这些生活在乡村,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,个个都是生活能手,料理家务样样精通,洗菜做饭整理得井井有条,杀鸡,切肉,洗菜,炸豆腐一样不落。反倒是大城市里来的大学生们,在现实生活的琐碎面前显得手忙脚乱,措手不及。这也反映出了当前城市计划生育之下的一代普遍“高分低能”的社会问题。

“班长”艳梅家是低矮的泥房,不到两平米的小灶台还烧着柴火,在高达30多度的天气下,只有一把老式的小风扇在摇摆着热风。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热情,无论是学生还是“老师”,都因为投入到劳动中显得特别的开心和满足。掌勺的多是“学生”,“老师们”只能在旁边打打下手。下午1点,以“学生”为“主力”,老师为“副手”而做出来的这桌丰盛的午餐终于大功告成了。大家得意地表示,这顿饭比饭堂老板做的水平还高。

做饭烧菜,对当地的学生们来说应该是一件常事,但他们用这种质朴实际的方式表达对“老师们”这些天来辛勤付出的感谢;而对于老师们来说,这样一次机会无疑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,是一次难忘的经历。

Baidu
sogou